海力集团大力依靠科技创新 引领企业快速发展
最新信息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韵动节拍丨秋天伊始,立个健康小..
“让种粮也能够致富”(总书记的..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凝..
热点信息
     部分参展艺术家合影 山东省政府参事、省..
山东政产学研书画联谊展在林业大..
孙大威作品
2012年度山东政产学研合作示..
山东政产学研合作联盟架构
协同创新 厚积薄发—..
2012山东省文化与区域经济发..
王羲之作品欣赏
2012/10/12 11:30:15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科技创新作为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正在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企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科技创新是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这在业界已成为共识。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山东海力集团的创新之路用董事长冯振山的话来说:“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海力这些年一直坚持用创新来引领企业发展,始终将创新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海力的发展壮大历程就是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海力集团凭着勇攀高峰的开创精神,从一个由国有小型煤矿改制而成的有限公司,到资产总额30亿元的现代化新型实业集团;从传统的单一产业运作,到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多元化跨越发展。20111-7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2.66亿元,利税1.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46%和24.43%。短短的时间里,海力集团便完成了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上的扩张。

实施发展创新 扩展发展空间

集团成立之初,果断地制定了“以矿业为基础、汽车业为主导、新兴产业为补充”的总体发展思路,并走上了超常规快速发展、全方位开拓发展、低成本高效发展的路子。集团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多角度、多途径、多元化的探索企业广度发展空间。在充分发挥“石屯”、“石桥”传统矿业基础的同时,延伸出贵州麒麟煤矿、山东同创汽车散热装置股份有限公司、华鸿汽车制动部件有限公司、中美合资的国美联航空部件维修有限公司、华裕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汇通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陕西同创华亨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信通小额贷款公司、海力华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海力华奥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等产业,形成了相关产业齐头并进、多元产业全面开花的专业运营广度。提出了“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并重、顺势发展与造势发展并进、实体经营与资本运营结合”的发展原则,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依托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迅速构筑起多元化新格局。矿业、汽车配件业、航空维修服务业、金融业等产业成为集团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在市场的开拓上确立了“保持和发展传统市场,开拓和壮大新兴市场”的指导方针,在努力巩固国内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新开发了欧、美、日、加、东南亚等地区的客户,实现了市场的多元化,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实施科技创新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海力集团在兴建同创汽车配件园之初,始终把创新平台建设做为创新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首来抓,高起点定位,集中优势力量,先后组建了山东同创车用散热装置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配备了160多台国内先进的设备,普及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等系统,扩建了工艺开发中心、产品试制中心和检测中心,配备了国外先进的检测设备。按照“新增投入促进增量优化,新上项目着眼结构优化”的思路,一方面投巨资引进国际国内一流的先进设备;另一方面大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努力实现从装备优势向产品优势的转化。集团大力实施“专利”产品战略,本着“淘汰一批、改良一批、储备一批、研制一批”的原则,寻求消费热点,领导消费潮流,努力做到多品种、高质量、低消耗、实现了由适应性到引导性的飞跃。同创公司拥有12条专业产品装配生产线,与国内10多家汽车散热器生产厂家一起形成了目前国内型号最全的散热系统供应平台。与一汽、二汽、北汽福田、中国重汽等汽车生产企业实现配套生产,并与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华鸿公司全面引入了卡特彼勒先进的管理,通过6Sigma、精益制造、企业文化建设等先进的管理方式,不断为企业增添了更加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产品覆盖中东、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与重庆塞福特、莱芜海天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达成供货协议,可以从烟台客户手上自选产品规格型号和数量。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同创公司始终站在发展的前沿,瞄准技术研发最先进的方向,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对高、新、尖端产品的研发力度。公司进一步整合企业研发资源,组建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被省科技厅列入首批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名单,实现了院士、博士后及其工作团队与企业有效对接,逐步形成了以省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和省级院士工作站“四翼一体”的立体式、多角度、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四个创新平台的建立,标志着公司由“同创制造”向“同创创造”的跨越,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不竭动力,公司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同行业前三名,为公司不断开拓新市场,应对危机,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施管理创新 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海力集团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行了标准化管理,在已经建立起来的IS0900l质量管理、QS9000质量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编写了产品质量手册,成立了质量管理委员会,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全面梳理企业的管理制度、规章、流程,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均已实行了标准化管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集团实施的标准化管理分别获得省级现场管理样板企业荣获称号和山东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

集团坚持“在质量上做到百分之百”的理念,充分发挥企业管理思想的螺旋提升作用,积极推行了全员、全过程、全范围的全面质量管理,将全部工序纳入一个层层把关的质量保证体系,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充分发挥省级技术中心的作用,成立8个质量专题攻关小组进行攻关,汽车散热器、中冷器、冷凝器、蒸发器、油冷器、车用空调产品的入库一等品率保持在9998%以上,出口商检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各项质量指标在全省同行业居于前列,在市场上树立起卓越、优质的品牌形象,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坚实的质量保证。

集团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产学研结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公司不断推进企业的人才资源开发、引进、储备工作。投入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都在5%以上,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经费保障。与此同时,集团还组建了以总经理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项资金,激励科研人员积极研发新产品,在企业形成了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集团还借梯登高,借智成势,借力发展,采取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大力实施“借脑工程”,面向全社会全方位、多渠道引进人才,鼓励高层次人才进行技术难题攻关、新技术推广应用以及科技研究和创新,新产品研发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构思一代”的开发格局,产品质量、生产工艺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年设计开发产品300余种,成功拓展了国内外市场,产品不但实现与国内多家汽车生产企业配套生产,并大批量出口美国、中东、韩国、加拿大、欧洲等国际市场。

实施文化创新 为企业发展注入文化动力

集团将企业文化建设纳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对企业目标、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规划,导入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运作机制,引导全体干部员工建立共同愿景,把行为统一于企业行为的共同方向上,凝聚员工人心,形成发展合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动力。“海纳百川,力拓八方,放眼世界,永恒发展,开拓前进,永不满足。”是海力人崇高的思想境界;“人才成就企业,文化成就未来。”是海力人的核心理念。

集团坚持以人为本设计企业发展战略,从文化和实现人的价值的角度去关注员工的需求,以创新的机制、模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努力落实“人才先行”,“人才强企”的战略,重点抓各类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抓各类人才的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采取招聘、调入、协议培训、退休留用、专家兼职等各种有效方式留住相关人才,同时不定期的对这些人员进行座谈,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面向企业内部和社会各界拓宽科技人才引进渠道,不断推进企业的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引进、储备工作。目前,集团拥有工程技术人员12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近200人,中级、初级技师、技师580多人,专业科技人才结构从煤炭开采到机电设备,从机械制造到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等涉及多领域.其中市级首席技师3人,县级首席技师6人,县级技术能手10人。这些宝贵的人才,已成为我们在科技创新中攻坚克难的核心团队。集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培训、引进、调配、奖惩等一体化的人才考评措施,采取“用待遇引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暖人”的办法,按照实际业务水准,对人才进行配置,能者上,庸者下,鼓励创新,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员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围绕企业目标进行创新,在自身人力资本价值不断增值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山东政产学研合作联盟秘书处 版权所有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站长信箱 
Copyright © 2012-2013 by http://www.sdzcxyhzl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25900号 公安备案编号:370103290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