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农经工作实现了从铅笔到电脑、从算盘到程序、从单机到联网的“三大转变”,目前已形成相对比较健全的农经信息化平台和体系,大大提高了农经工作科学化水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分模块开发,网络化整合,集成农经信息化工作平台 (一)分模块开发软件。就是从农经各业务不同特点出发,通过委托、联合或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分模块逐步完善农经工作软件。目前已形成农村财务单机版和网络版软件、农经业务统计报表软件、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软件、农民负担监测预警软件。 (二)网络化整合资源。全省除将农经各业务模块组装独立建设浙江省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外,还积极整合浙江省农业信息网资源,设立浙江农经信息网(子网),由省厅经管处负责编发中央、省和各地政策、工作动态、调研分析和典型经验。整合浙江农民信箱资源,全省全体农经人员实名制在浙江农民信箱注册,全省所有专业合作社在浙江农民信箱开设网上摊位,发布有关农产品产销信息。 (三)集成农经信息化工作平台。一是农经信息化工作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开展省厅内部公文运转,逐步实行无纸化办公;建立市、县农经处(站)长、农经统计人员等6大全省农经业务人员通讯录,一次可对上千人进行手机群发。二是农经服务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开展网上“农技110”咨询,组织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市场主体“每日一助”,常年设立网上农博会,开展农产品买卖。三是农经管理平台。全省92%的县已形成农村集体财务监管县、乡镇、村二级或三级联网,53%的县建立了土地承包和流转网络,从省到村五级农经统计也实现了网络化。 二、开放式完善,多层面推进,构建农经信息化工作体系 (一)开放式完善。一是将村级收支原始凭证、资产资源图片等原始资料录入管理系统,使农村财务管理监管网络升级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目前,全省已有60%的县完成了升级,今年底基本上能实现全覆盖。二是拓展涉农收费网络审核。2011年起将向村级组织收费审核制、村级组织向农民收费申报制、村级组织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等源头监管制度导入农经信息化模块,开展农民负担网上审核、申报和督办,将减负关口前移至代理中心入账环节。三是丰富完善土地承包信息系统。将原来手工抄写的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内容转录到电子文档,实行联网。对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的13个县14个村的3997户农户和1万余亩耕地全部实行GPS空间定位。 (二)多层面推进。一是设立农经信息化专项资金。2007年以来,省级财政先后设立农村财务、农村土地流转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建设及网络维护,每县补助25—40万元,到目前,省级财政已累计安排2815万元。二是广开投入渠道。省农业厅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签订战略协作框架协议,村经济合作社在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设基本账户,县级农村信用社一般对农经信息化提供100万元左右的设备支持。三是完善信息化促进机制。将农经信息化纳入省对市、市对县农业工作考核内容,并作为省农业、监察、财政部门联合开展的农村财务规范化县认定的主要指标。积极利用典型推广农经信息化。 (三)构建农经信息化体系。通过加强农经人员信息化培训,全省已形成以乡镇会计代理服务中心代理会计、村出纳为主的农经信息化应用体系,以省、市、县农经干部为主的农经信息化维护体系,以县、乡镇农经人员为主的农经信息化监管体系,以专业电脑公司为主的技术支持体系。 三、全方位应用,阳光化公开,以信息化促进农经事业科学化 (一)全方位应用。目前农经信息化已广泛应用于农村经营管理各项业务领域,基本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在线监管,村干部挪用、贪污集体资金案件大量下降。有力促进了土地流转,提高了流转质量,目前全省土地流转率虽已高达40%,但近年基本没有发生因土地流转而引发的农民信访事件。大大提高了农经统计速度,季初、年初都能及时汇总相关数据为领导决策。农经服务能力也大大得到增强,通过信息化得到的支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产品产销信息、科技服务等深受农民专业合作社欢迎。 (二)阳光化公开。运用农经信息系统,在县级以上层面,搭建了涉农收费和农经项目资金的公开平台,在乡镇层面,搭建了会计代理中心查询平台,在村级层面,搭建了村级财务收支公开平台,在公众层面,搭建了农民负担互动沟通平台。目前,仅村级财务全省就有37.5%和62.5%的村社分别实行按月公开和按季公开,86.2%的村社实现逐笔逐项明细公开。 (三)提高了农经工作科学化水平。农经信息化的建成,大大改善了长期以来农经工作手段落后的状况,使基层农经干部从繁重的手工记账、人工统计中脱离出来,不仅保证了工作质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农经信息化,加大了农经工作的透明度,增强了农经工作的公信力,从而更好地为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作出更大的贡献。 10多年来,我省农经信息化日益从最初的附属工作手段转变成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核心、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基础、农经统计工作的支撑。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农经信息化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依靠不断地修改完善和磨合适应,也带动了各项农经业务工作的日益完善、相互融合、共同提升,有效促进了整个农村经营管理体系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经工作各项管理和服务职能,以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和效率为主要目标,制定农经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大力度整合现有平台和资源,不断开展补充完善,着力发挥信息化建设对农经管理工作的规范、提升和促进作用。
|